三甲医院院感科主任这样讲:面对《三级医院评审标准(2025年版)》(以下简称《标准》),院感科需紧扣新规导向,以“精准防控、全程管理、数据赋能”为核心,从以下五方面系统推进:
一、强化标准预防与基础感控
1、手卫生执行:严格对标《标准》中手卫生依从性≥95%的要求(A级),完善手卫生设施便捷性配置,通过电子监测与随机抽查结合,确保医务人员洗手正确率持续达标。
2、标准预防落地:细化接触、飞沫、空气隔离措施,重点监管防护用品使用规范,落实双向防护,杜绝血源性与非血源性感染传播。
二、构建精准化监测与预警体系
1、目标性监测升级:聚焦手术部位感染(SSI)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(CLABSI)等高风险指标,开展前瞻性监测,数据直报国家感控平台。
2、多重耐药菌(MDRO)防控:动态监测MRSA、CRE、CRAB等核心耐药菌,建立细菌耐药率预警机制(如耐药率>40%时限制经验用药),强化接触隔离和环境消毒闭环管理。
三、完善应急管理与暴发处置机制
1、暴发响应流程:明确“疑似暴发”(3例相似症候群)立即上报、2小时内初步处置的原则,落实“边救治、边调查、边控制”的响应流程。
2、应急演练:每年度开展院感暴发模拟演练,覆盖病例识别、病原溯源、隔离管控全环节,提升实战能力。
四、推进感控精细化与多部门协作
1、三级网络责任落实:院感管理委员会(每年2次会议决策)、院感科(专职人员配比≥1:250床)、科室感控小组(月度自查PDCA)三级联动。
2、重点部门管控:针对ICU、手术室、血透室等高风险科室,制定专项感控清单,结合《标准》新增的儿科、老年科等短板学科要求,优化资源配置。
3、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(AMS):联合药学部,监测围术期预防用药率,依据药敏结果规范治疗性用药,降低耐药风险。
五、强化培训考核与持续改进
1、全员分层培训:年度培训覆盖医护、后勤及外包人员,内容涵盖职业暴露处置(锐器伤“挤-冲-消-报”流程)、医疗废物分类(五类废物处置合规性)等。
2、数据驱动质改:运用评审指标(如无菌切口感染率≤1.5%、器械灭菌合格率100%)开展月度考核,问题整改与科室绩效挂钩。
总结 :院感科需以《标准》为纲,将“预防前置、监测精准、应急迅捷、责任到人”贯穿全程,通过制度落地、数据闭环和全员参与,实现感控工作从合规性向内涵质量的跃升,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。